没有几个经济学家敢斩钉截铁地断言,2012年不会再出现一场全球衰退。主流观点认为,当前经济前景明显比秋初时黯淡了许多。
欧元区危机进一步恶化,目前已席卷意大利和西班牙,并来到了法国门前。在其他发达经济体,复苏疲弱依旧。而新兴市场也正开始感到了压力。
政策制定者忧心忡忡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总裁克里斯蒂娜•拉加德在9月份几次三番地警告称,世界经济已进入一个“危险阶段”。到12月份,她表示,那些威胁都正逐渐变成现实。“全球经济前景将更加糟糕,在有些方面将比我们当初预想的糟糕很多。”拉加德本月在巴西向记者们表示。
益发悲观的情绪已感染到了经合组织(OECD),发达经济体政界人士的反应尤其如此。经合组织首席经济学家皮耶•卡洛•帕多安(Pier Carlo Padoan)表示:“我们担心政策制定者看不到事情的紧迫性,不肯采取果断行动,以应对……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。”
布鲁金斯学会(Brookings Institution)的埃斯瓦尔•普拉萨德(Eswar Prasad)更加悲观。“2009年初,我们很难看到一线希望。现在同样如此。不同的是,2008年的危机造成了巨大的债务负担,所以当前政策上受到的约束更大。”
不过,在预测者焦虑不安之际,并不是整个世界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。德国10月份就业指标刷新了两德统一以来的最高纪录,这充分说明,德国的繁荣,与欧元区外围国家的苦难,二者之间并无干系。
尽管经济学家纷纷下调了预测,但他们总体上预计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略高于3%,仅比2011年低一个百分点。全球经济增长绝大部分将来自新兴市场。在危机核心区欧洲,不管是欧元区内、还是欧元区周边的经济体,大部分都处于衰退的边缘。人们原本指望一管“火箭筒”将可阻止危机向意大利和西班牙蔓延,这一希望破灭后,在欧洲的许多地区,尽管官方借贷成本再度处于历史低位,各国政府、家庭和企业却正面临着利率高企的局面。
很少有人预计欧元区能够迅速复苏,大多数的预测都认为,2012年初欧元区经济将出现萎缩,至于单一货币区的周边国家,如英国,经济增长将接近停滞。最令人担心的是,经济衰退将加剧主权债务和银行融资市场的压力(相关问题至今丝毫没有得到解决),导致一个类似于2008年的恶性下行螺旋,并可能造成欧元的崩盘。鉴于货币供应量正以2009年初以来的最快速度下滑,金融服务集团瑞士信贷的内维尔•希尔(Neville Hill)表示:“对于从货币指标上来说极受重视的机构,如欧洲央行和德国央行,这应该是一个警示信号。”
大多数观察人士预计欧元将得以存续下去,但这并非因为政策制定者们解决了问题。
在全球另一个高度发达的经济地区美国,大多数经济学家预计,美国经济将在步入选举年之际出现温和的复苏。随着美国失业率不断下降,增长率因消费者支出较高而超过了欧洲,调查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增长持续平淡无奇。但随着选举季节的临近,明年并不一定是平静的一年。花旗集团(CITI)首席经济学家威廉姆•比特(Willem Buiter)辩称,即便是温和的增长,“我们预计它不会强劲到在2012-13年大幅降低失业率的地步”。
巴克莱资本(Barclays Capital)的朱利安•卡罗(Julian Callow)表示,只要欧洲继续增长乏力,对美国未来前景最为重要的是,国会延长将于2011年底到期的薪资税削减政策。
在发达世界考虑面对又一个失望之年的时候,全球经济引擎越来越决定性地转向大型新兴经济体。
新兴市场银行——渣打银行的杰拉德•莱昂斯(Gerard Lyons)表示,西方基本面不佳,信心遭受了打击。“相比之下,在整个新兴市场,基本面强劲,几乎拥有完整的政策储备,信心很可能更经得起考验”。
但即便是这些新兴经济体也并非没有任何问题。日本投资银行野村证券(Nomura)的数据表明,2011年,中国贡献了全球40%的经济增长。该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保罗•谢尔德(Paul Sheard)表示:“难怪我们如此担心中国出现硬着陆的风险。”
中国政府的此类政策在2009年成功地增加了基础设施支出、国有企业投资和住房建设,现在则可能再次发挥作用,尽管此类资本支出无助于全球经济实现再平衡的更长期目标。
新兴世界其它地区继续保持增长,但增长率更低。包括土耳其在内的东欧尤其容易遭受欧元区危机的冲击。随着大宗商品热潮降温,拉美经济迅速放缓,同时尽管非洲经济表现有明显改观,但该地区仍极易受到全球经济放缓的影响。
这个世界仍充满着风险。发达经济体要从2008-09年的危机中恢复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新兴世界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自我持续型增长,也存在不确定性。在2010年的强劲复苏之后,今年的情况令人大失所望。
文自《国际金融时报》